查看原文
其他

以欢喜心过生活




初春的一个下午,去学琴的路上,红叶李的小花开始凋谢,紫红色的叶子渐渐占据了枝干;垂丝海棠呈现出即将喷薄而出的态势,娇艳的红色呼之欲出;鸢尾花成片开放,蓝紫的花瓣中间托出娇嫩的鹅黄,很少女的感觉……


气温不高,但春天真的已经来了。花草树木,飞禽走兽,全都显露出春天的样子,让人莫名地欢喜。

 

于是,见到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会开心一笑。有人露出惊诧,甚至有人皱眉,但更多的人露出了同样的笑来回应。快乐被彼此感知,并因此给周遭带来愉快和欣悦,一个美好的下午就此展开。

 

虽然这只是凡夫俗子的欢喜心,然而,能给别人连带地带来快乐,不是很好吗?

 

“欢喜心是一种涵养,能令周围的人都有‘如沐春风’的喜悦感。”不知道在哪里读到的这句话,深以为然。

 


欢喜,其实是佛教术语,梵语pramudita,巴利语 pamudita。音译波牟提陀。即接于顺情之境而感身心喜悦;亦特指众生听闻佛陀说法或诸佛名号,而心生欢悦,乃至信受奉行。于修行之历程,有各种不同层次之欢喜。

 

欢喜心可以理解为“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”,就是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,所以做的时候内心非常欢喜。好比农人春种,看着小苗茁壮成长,心里就充满了希望,很快乐、很有干劲。

 

当然,这并不是要你装疯卖傻,或者强作笑脸,那样并不是真的欢喜。涵养是指人的内在修养。将欢喜心作为一种涵养,当欢喜心升起,不仅可以给自己愉悦,同时能在身边形成快乐的气场,愉人悦己。

 

欢喜心,好简单的三个字,但包含了太多的内涵。欢喜是不需要掺杂其他情绪的,是一种简单到极致的快乐。然而,做到谈何容易。红尘中人,早上起早了,公交车等久了,路上塞车了,孩子成绩不理想了,甚至天气不够晴朗,等等等等,所有的不如人意都可能引起不快,生出怨愤的心。

 

一个人的不快,有的时候会象瘟疫蔓延开来。即便只是一张苦脸,也会令你身边相关的所有人,家人、同事、朋友、同学……感到紧张,小心翼翼,进而生出更多的不安。境随心转,空气变得窒息了……这样的经历,许多人应该跟我一样都有吧。

 

大乘教里有云:常生欢喜心。“欢喜者,适悦在心,寂灭为乐也。”这个“欢喜”是个形容词,不是一般理解当中的欢喜,这种欢喜是我们无法想像的,是真心里面的,本来具有的大德,大善。

 


南怀瑾先生在《维摩诘的花雨满天》写到:“你纵然好像是起了欢喜心,只是凡夫的欢喜心,是亲近不了善知识的。在心境中有充满法喜的欢喜心境界,才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善知识亲近圣贤。

 

显然,我等凡夫俗子,还在努力修炼的过程中,要达到这样的境界还有漫长的过程。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任自己的情绪。祈祷在日常生活小事中多生一些欢喜心,给周遭带来更多的喜悦祥和总是可以做到的。

 

《维摩诘的花雨满天》中还写到:“一天到晚看到人家嫌烦,别人看到你也烦死了,脸孔像讨债的冤家,一点喜心都没有,你还能度众生?”

 

时刻保持一颗快乐的心,需要有随遇而安的智慧,有宠辱不惊的从容,不被眼前的境况所左右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看起来似乎很难。但其实,只要你随时观照自己的内心,当贪、嗔、痴念动,烦恼生起,积极地以正念应对,以慈悲柔软的心面对世人,用觉醒的智慧打破外境的困扰,久而久之,欢喜心慢慢就自然生成了。

 

如果日常生活、工作中,一举一动都遵循佛法,自己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,是善业,心里自然就会欢喜而安定,面对生活的喜乐与悲苦便多了几分从容与淡定。如此,便可以如林清玄先生所言:以清净心看世界,以欢喜心过生活,以平常心生情味,以柔软心除挂碍。

  

本文节选自《空林佛教》

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

 

 

作者|高华  图片|小铭 宗沉

美编|妙能  编辑|梦觉

来源|《空林佛教》2019年第三期


/

/

成都文殊院将于3月12日恢复对外开放
闻钟声,烦恼轻
农历二月初八,纪念释迦牟尼佛出家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